2021年的楼市跌宕起伏,从上半年的火热再到下半年市场走冷,典型的“高开低走”态势。
关于这一年,都发生了什么?在即将与2021年说再见的时候,整理了关于楼市的一些高热关键词,跟大家一起回顾今年温州楼市的大事件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月31日正式发布《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》。
文件中明确今后严禁大规模拆迁,禁止大规模增建,要求维持老城区原有密度,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,对今后的“拆改规则”做了大方向上的规定。
而后不久的11月4日,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名单公布,北京、厦门、景德镇等21个城市(区)将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。
从文件出台到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正式公布,这也就意味着大拆大建时代已经结束,今后“改造更新”是城市里大部分“老破小”的归宿。
对大市场的影响,拆迁置换需求减少,或将影响原本因拆迁拔动的这一批新房成交。
坚持房住不炒定位,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,这是G方对于学区房的明确态度。今年更是重拳出击,采取了系列行动。
以温州为例,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7月10日发布关于严禁炒作学区房、恶意哄抬房价的通知,对房产中介提出了“三不”要求。
从市场来看,常年“屹立不倒”的学区房价格在今年也出现了上下浮动,温州6中头部学区房今年6-8月,成交套数在30套出头,与去年同期约130套的成交套数相比大幅缩减,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。
与此同时,今年7月23日,相关部门再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“双减”落地,精准打击了各类教培机构, 教培行业的股票一路下飘,大批中小机构瞬间倒闭,行业“重创”。
严禁炒作学区房,“双减”出台,一句话就是“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”。
3月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多地推出“集中供地”政策,即住宅用地的“双集中”土地政策在全国22城实施。
集中供地直接加剧房企拿地资金压力,增加摘地难度,避免地市过热从而实现地价降温目的。
以杭州为例,第一轮供地市场反响不错,首批集中供应的57宗涉宅地块,41块地封顶,单两天时间卖地收入就达到了1178.2亿元。第二轮集中土拍的寒意可谓是铺面而来,仅14宗地块顺利出让。
最新消息为前几日杭州今年第三批集中供地,35宗地块全部成交,其中24宗地块达到封顶地价,成功营造了一出“市场回温”戏码,背后真实原因为:“地价下调、封顶溢价率下调、封顶后摇号”,一定程度上保证开发商合理利润。“火-冷-温”是杭州三轮集中出让的主旋律。
温州今年尝试了“小集中”供地模式,并首次在出让文件中明确地块限价,走出了“温州特色”的小集中供地尝试之路。
上半年的温州土拍市场可谓是打的一片火热,封顶频出,更出现了不少令人震惊的名场面。
譬如4月份出让的滨江云谷地块,开拍没多久即封顶,最终以65.05亿封顶价+111200㎡保障面积成交,该地块同时刷新近十年单价地W、配建政策性住房双记录,可谓是“风光无限”,实乃疯狂。
然而,下半年以来画风突变,土地市场调转直下,终止交易、流拍现象频出。核心原因“三道红线”对开发商资金端管控骤然收紧,“高周转”不再,降负债、保现金流成了房企运营的核心方针。
资金紧张、市场下行,房企谨慎拿地实乃情理之中。
今年6月初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五大行集体上调房贷利率,温州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至5.3%,二套房上调至5.45%。
到了6月中旬,多行再次上调房贷利率,首套房的房贷利率由5.3%跳到5.45%,二套房的房贷利率则是由5.45%变为5.6%。
7月初,持续上调,各大行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不低于5.6%,二套房不低于5.75%。目前温州的房贷利率主流维持在首套5.6%-5.7%,个别可以做到5.5%。
12月6日,央行降准0.5个百分点,释放流动资金,明年初信贷放松的可能性应该会进一步增加。
10月15日,领导人在党刊《求是》发表文章,提出“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,做好试点工作”。
重点提到“做好试点工作”,意味着喊口号多年的房地产税将更快被提上日程。就在12月15日,两份房地产税试点相关文件公布,房地产税的推进长期看对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将具有促进作用。